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609分考生称被误录“厦大马来分校”,谁该负责?

最近,贵州一名考生因填报志愿时的失误,成为了舆论的焦点。这名考生在2023年高考中取得了609分,原本希望能顺利就读上海财经大学,没想到却被“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录取了。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考生对此表示无奈和愤怒,究竟是体系的错误,还是学生的疏忽?

体系设计的“误导”

据这位考生所说,填报志愿的体系并没有明显标注“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这个分校。虽然他在填报经过中相当仔细,但体系只显示了专业名称,并没有特别注明这是海外分校。试想一下,如果你在填报志愿时,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难免会觉得困惑吧!此难题直接导致他在填报时出现了误导,最终只能无奈地接受这个不期而至的结局。

招生院的回应引发质疑

贵州省招生考试院对此事回应道,考生应该在填报之前先查阅官方发布的专业目录。然而,这一回应并没有消除公众的疑虑,反而有人质疑为何体系会在今年去掉了关于分校的标注。一位家长甚至翻出了去年的体系截图,发现当时的确有明确标注。今年突然没有,这让人不禁怀疑这是否暗含“故意隐瞒”的嫌疑。

考生的两难选择

在得知被误录后,这位考生陷入了两难境地。要么选择联系马来西亚分校申请退档,再参加征集志愿;要么选择复读,等待明年重新考试。但实际操作中,联系校方退档并不容易,万一校方不配合,又该怎样是好?这些难题让他感到无比焦虑,很多考生或许在这个经过中会遭遇同样的困境。

未来的体系改进?

在网友的讨论中,很多人呼吁招生院应该对体系进行改进,以保障未来考生的信息透明。他们认为,体系应该明确标注是否为海外分校,避免类似的误解再次发生。这位考生也在呼吁,希望考试院能给出合理的解释,进而为明年考生提供更好的参考与保障。

往实在了说,这起事件不仅揭示了当前填报志愿体系的漏洞,也引发了对招生政策透明度的思索。学生在填报志愿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得到适当的指导和规范,让未来的考生能在放心的环境中做出选择,而不是因制度的缺陷而陷入两难。希望这样的“乌龙”事件不会再发生,也期待有关部门能够对此难题做出积极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