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钟点工到城市筑梦者:一个时代的家庭缩影
当我们谈论”时代家庭我”这个主题时,很少有人会想到那些默默穿梭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家政阿姨们。朱京英的摄影项目《我打扫过的房间》却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通过30多位家政工阿姨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中民族庭在这几十年间的惊人变迁。这些阿姨大多来自农村或小城镇,文化水平不高,却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命运轨迹,成为了城市变迁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王淑君的故事尤为典型。从四川宜宾农村到深圳工厂,再到成都钟点工,她不仅在城市安家落户,还培养出了当警察的女儿。这不正是”时代家庭我”最生动的诠释吗?时代给了她们机会,家庭是她们奋斗的动力,而她们则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普通人的成功故事。
家政行业背后的家庭温情与社会进步
在这些阿姨的故事里,”时代家庭我”呈现出多元的面貌。72年出生的包世英本可以安心享受拆迁分到的两套房和即将领取的退休金,却为了支持女儿出国学建筑而继续职业。她开着车去雇主家做保洁的画面,打破了大众对家政工的刻板印象。
更令人动容的是曾才兰这样的案例——她在同一个家庭服务了20多年,照顾了四代人,被亲切地称为”幺妹儿”。这种超越雇佣关系的家庭温情,正是中国社会人际关系演变的缩影。当子女大学毕业时,雇主全家帮忙出主意找职业;每年春节,他们都在一起度过。这样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时代家庭我”中那些温暖的人际联结。
每个家庭都是时代的镜像
朱京英镜头下的每个家庭都有着独特的风格——中式的、西式的、摆满书籍的、放着乐器的、陈列艺术品的…这些多元化的家庭场景,反映了中国经济文化进步的多样性。正如她所说,退回八九十年代,每家的陈设都差不多;而现在,每个家庭都在展示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
家政阿姨们穿梭于这些不同的家庭之间,既是被雇佣者,也是观察者,更是参与者。谭永芳在雇主鼓励下进修自媒体和理财;刘小慧最喜欢雇主家的狗,拍照时特意与狗合影。这些细节告诉我们:在”时代家庭我”的叙事中,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格。
小编归纳一下: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力量
“时代家庭我”这个主题,通过家政阿姨们的视角变得格外鲜活。她们用抹布擦拭的不仅是家具上的灰尘,更一个时代的印记;她们服务的不仅一个个家庭,更是社会进步的见证。从农村到城市,从体力劳动者到新城市人,她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这个时代,只要肯努力,每个普通人都能创新属于自己的精妙。
当崔春之穿着红色衣服,自信满满地说”我觉得我很快乐”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家政工,更一个把握住时代机遇、为家庭奋斗、活出自我的普通人。这才是”时代家庭我”最诚实的模样——在时代浪潮中,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值得被看见。
